近视发病机理

 

近视发病机理:

1)眼轴变长:每长1mm约增加300度近视。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,近视多少都会有所发展,故可防不可治愈;

2)调节痉挛:看近时晶状体会自动调焦变凸(即调节),长期长时间看近(特别是近视三看),可引起调节痉挛而形成调节张力性近视,久之可转变成近视。

看近与调节性近视关系

30cm 看书(正常看书),可增加300度调节性近视;

20cm 看书(如偏头看),可增加500度调节性近视;

10cm 看书(如趴着看),可增加1000度调节性近视。

3)眼运动灵敏度下降:眼睛长期长时间固定“看近”,可引起眼球或晶状体运动不灵敏,表现为:

a、晶状体调节痉挛或调节麻痹,导致晶体运动不灵敏,进而眼生化改变导致眼轴变长,每长1mm约增加300度近视;

 b、眼球四周运动减少,视野缩小,可通过生化改变引起眼轴变长, 每长1mm约增加300度近视。

4)形觉剥夺(即眼朦):

眼角膜混浊、患先天性白内障,近视、散光未戴矫正镜,或患严重弱视,都会出现视物不清,可诱发眼内生化改变,导致眼轴变长,近视发生发展。

近年研究提示,“看近”也是一种(周边视野的)形觉剥夺,看得越近,视野越小,形觉剥夺越严重,越容易引起近视发生发展。